阿尔敏·莱希线上展厅(Online Viewing Room)荣幸呈现系列展览「One by One」,将定期展出一位艺术家的一件作品。策展人、作家、艺术史学家将共同撰写对不同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新见解,并深度探寻和阐述每期艺术作品在艺术史上的意义及与当下的关联性。本次「One by One」为大家带来的是画廊代理艺术家纳撒尼尔·玛丽·奎恩(Nathaniel Mary Quinn)的作品《熔炉》(The Furnace),展览上线于2020年11月26日,并将展至12月6日。
35.6 x 27.9 x 3.8 cm
https://alminerech.viewingrooms.com/viewing-room/25-nathaniel-mary-quinn-one-by-one/
古斯塔夫·库尔贝,《奥南的葬礼》,1849-1850 © 奥赛博物馆,法国巴黎古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在1849年至1850年间完成的作品《奥南的葬礼》,标志着美术史上一个无法撤回的转折点。在一张约23英尺长,10英尺高的巨大画布上,他描绘了一场由27位家乡村民参与的平常活动。这样巨大的画幅通常是为历史题材的油画——例如神话主题或宗教主题——所准备,可他却用以描绘了一个琐碎日常的场景。当库尔贝在1850年的巴黎沙龙上展示这幅作品时,他受到了评论家的抨击,他们称其绘画主题是“丑陋的”、“无聊的”、“低俗的”。
纳撒尼尔·玛丽·奎恩「这就是生命」 © 麦迪逊当代艺术博物馆,美国威斯康辛州
纳撒尼尔·玛丽·奎恩显然继承了古斯塔夫·库尔贝的理念,“想要表达自己所处时代的风俗、观念和社会面貌”。奎恩的作品里描绘的通常也是各类混杂的人群。他们既不是名人(尽管如今名人已经遍地都是),也不是历史人物,而是艺术家身边一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比如说,他曾经将整场展览献给住在布鲁克林皇冠高地街区的邻居们。
纳撒尼尔·玛丽·奎恩,《文学实验室》,2019,由艾丽斯与亚当·辛格赠予赫希霍恩博物馆和雕塑花园收藏。《奥南的葬礼》的创作过程中,古斯塔夫·库尔贝是请这27个人在他的工作室里逐一摆好动作;而纳撒尼尔·玛丽·奎恩是单凭自己的想象去表现绘画对象的体型和神态。他的绘画过程包含了复杂的工序,有时也会以相片作为参考:作画时,他会将画面某些部分遮住,并激进地反复强调着这个过程。这种创作方式使人联想到随机接龙的画图游戏:一边画一边时不时地加上动物的眼睛或者鼻子,过程中从不倒退回去考虑画面的整体性。通过将一系列视觉记忆与不协调的元素组合起来,艺术家有意识地将这一绘画过程复杂化,甚至有时会以一种局外人视角来表达绘画对象的个性。在这种情况下,比起单纯地描绘一个形象,奎恩更注重描绘作品是如何被外界观察的。
正如库尔贝的写实主义并不意味着对现实的完全复制,奎恩的肖像画为了也为了更真切地把握绘画对象而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
纳撒尼尔·玛丽·奎恩,《导演》,2019,由费德里科·卡斯特罗·德贝纳尔迪赠予法国财团博物馆馆藏。不论对于奎恩还是对于他的欣赏者而言,这都是一场想象力的胜利。艺术家同时运用了记忆与想象力来创作了《熔炉》(The Furnace)这幅肖像画,而观众也必须接受这幅画所指的不确定性。观察者必须自行创造画中女人的故事与角色。这个女人是否让人想起旧约《但以理书》(Book of Daniel)中,被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下令扔进熔炉里的三个年轻希伯来人?又或许我们应该抛弃这些寻根溯源的冲动,去探寻它的本质:这幅画本身,以及它的创作过程。奎恩的绘画技巧展现了一种碎片化发展的迷人景致。他的画作通过状似拼贴的外观展现出一种态度:与讽刺画(caricature)的内核相似,他拒绝以一种稀松平常的“好品味”来作画。这激活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创作机制:我们不仅仅在看这幅画;相反,是这幅画在引起我们的思考,引领我们去怀疑自己看待画作的方式、去反思我们的个人积淀如何潜移默化地将自己投射到艺术作品之中。
纳撒尼尔·玛丽·奎恩 @ AR
阿尔敏·莱希(巴黎 | 布鲁塞尔 | 伦敦 | 纽约 | 上海)于1997年创立,现代理70多位国际上重要的著名和新晋艺术家,并致力于探索现代与当代艺术之间的联系。同时,阿尔敏·莱希也是阿尔敏与伯纳德·毕加索基金会(FABA)的两位创始人之一。
请长按并识别以上二维码,关注画廊最新动态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阿尔敏·莱希线上展厅